PAT B1015 德才论(C++)

PAT甲级目录 | PAT乙级目录

题目描述

题目地址:B1015 德才论
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有一段著名的“德才论”:“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,才德兼亡谓之愚人,德胜才谓之君子,才胜德谓之小人。凡取人之术,苟不得圣人,君子而与之,与其得小人,不若得愚人。”

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,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。

输入格式:

输入第一行给出 3 个正整数,分别为:$N( \leq 10^5)$ ,即考生总数;,$L(\geq 60)$ 为录取最低分数线,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 $L$ 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考虑录取;$H(<100)$ ,为优先录取线——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此线的被定义为“才德全尽”,此类考生按德才总分从高到低排序;才分不到但德分到线的一类考生属于“德胜才”,也按总分排序,但排在第一类考生之后;德才分均低于 $H$,但是德分不低于才分的考生属于“才德兼亡”但尚有“德胜才”者,按总分排序,但排在第二类考生之后;其他达到最低线 $L$ 的考生也按总分排序,但排在第三类考生之后。

随后 $N$ 行,每行给出一位考生的信息,包括:准考证号 德分 才分,其中准考证号为 8 位整数,德才分为区间 [0, 100] 内的整数。数字间以空格分隔。

输出格式:

输出第一行首先给出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人数 $M$,随后 $M$ 行,每行按照输入格式输出一位考生的信息,考生按输入中说明的规则从高到低排序。当某类考生中有多人总分相同时,按其德分降序排列;若德分也并列,则按准考证号的升序输出。

易错点:

  • 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还是用 printf 进行输入输出,用cout会超时

也许陌生的知识点

  • stu(){}
    • 结构体中加上这句后,可以无需声明直接定义一个新的变量
  • stu(string _name, string _id, int _score):name(_name), id(_id), score(_score){}
    • 实现直接用指定参数定义结构体变量
  • sort(S, S + n, cmp);
    • 排序函数,实现 [first, last) 范围内的排序,可以自定义排序策略 cmp 函数
    • 不带 cmp 参数的 sort 函数实现从小到大排序
    • 所需头文件: algorithm

代码示例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algorithm>
using namespace std;
struct stu{
int id, virtue, talent, sum, rank;
stu(){}
stu(int num, int v, int t, int s):id(num),virtue(v),talent(t),sum(s){}
}S[100010];
bool cmp(stu a, stu b){
if(a.rank != b.rank) return a.rank < b.rank;
else if(a.sum != b.sum) return a.sum > b.sum;
else if(a.virtue != b.virtue) return a.virtue > b.virtue;
else return a.id < b.id;
}
int main(){
int N, L, H, M = 0;
scanf("%d %d %d", &N, &L, &H);
for(int i = 0; i < N; i++){
int id, v, t;
cin >> id >> v >> t;
if(v >= L && t >= L){
S[M] = stu(id, v, t, v+t);
if(v >= H && t >= H) S[M].rank = 1;
else if(v >= H && t < H) S[M].rank = 2;
else if(v < H && t < H && v >= t) S[M].rank = 3;
else S[M].rank = 4;
M++;
}
}
sort(S, S + M, cmp);
printf("%d\n", M);
for(int i = 0; i < M; i++){
printf("%d %d %d\n", S[i].id, S[i].virtue, S[i].talent);
}
return 0;
}